來了來了,汽車圈的年底匯報秀——廣州車展又雙叒叕開展了。
不過說實話,咱這些年逛車展次數也不少了,大部分時候都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一圈逛下來,能讓人瞳孔地震的瞬間,是真不多。

本以為這次和以前一樣,逛展逛不出啥“花頭”了。
但是!小編發現,中國長安汽車這次有點不一樣…
就什么感覺呢?
當一家擁有百年底蘊的車企,以“央企”的身份全力沖刺時,它釋放的能量,可能遠超大家的想象。
一、“天樞智能”賦能全新Q05,把安全回家寫進萬家燈火
來到長安的展臺,在C位的是剛剛揭曉價格權益的全新純電小型SUV——長安啟源Q05。
說它顏值不低、空間越級、配置豐富吧,你肯定會想,這不是自主品牌的基本操作么。

但這臺車更大的看點在于:10萬級的車居然這么快就搭載了天樞智能座艙和天樞智能駕駛輔助系統。
注意小編的用詞哦:一個是“10萬級”,一個是“這么快”。
“天樞智能”是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成立后,發布的首個智能化技術品牌,也有人叫它全名:“新長安·新安全——天樞智能”。
如果說傳統汽車安全是在打造一副堅固的“物理鎧甲”,那么“天樞智能”則是為汽車注入了一個“眼明、腦靈、腿快”的智能助手。
天樞智能駕駛輔助采用端到端技術,實時識別風險場景,像老司機一樣提前預判風險、規避風險。尤其是這次的天樞智能駕駛輔助激光版,讓你在遭遇“別車”“匝道”“黑夜”時,也能從容應對。

當隔壁車有貼過來的意圖,系統立馬識別,默默減速,保持安全車距,穩得像有駕校教練在旁邊悄悄踩了剎車。
更離譜的是,它還能通過神經網絡模型,預判前車是否要連續變道下匝道,然后提前減速避讓。
上下高速路匝道成功率98%。是不是可以和錯過高速路口說“拜拜”了,不用再嘴硬說:“我只是想多看一段路的風景。”
夜間行車,最怕“看不見”的危險。天樞智能激光版,給車裝上了“透視眼”,200米外的障礙物也能看得一清二楚,平穩減速,從容應對。

總結一句話便是:被別車,車比你更穩;遇匝道,車比你更精準;黑夜中,車比你更眼尖。
其實吧,如今各大車企的智能化方案都是在圍繞智能座艙、駕駛輔助和智能底盤做文章:讓座艙更懂人,讓智駕更像人,讓底盤更聰明主動。
但長安的“天樞智能”,不僅有這些基本操作,還把更多的技能點都點在了安全上,主打一個“極致安全的智能出行體驗”。
毫不夸張地說,“天樞智能”的發布,終于讓長安有了站穩自主品牌智能化第一梯隊的底氣,這背后是中國長安汽車扎實的技術儲備和深厚的技術底蘊。

二、中國長安汽車向前,百日動作頻頻重塑格局
有句老話說得好,羅馬非一日建成。自然,長安的變化也非一日之功。
讓我們把時間拉回116天前:7月29日,“中國長安汽車集團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長安汽車”)正式掛牌,成為我國第三家汽車類央企。

這家汽車央企相當于是把原兵裝集團的汽車業務和原長安汽車的汽車業務進行了合并重組,而長安汽車仍作為核心整車子公司存在。
這么一來,中國長安汽車受國資委直管,管理權屬上移,被賦予了更高的戰略等級。
據官方數據,中國長安汽車資產總額3087億,14.5萬員工,143家子公司,手握阿維塔、深藍汽車、長安啟源三大王牌。

以這樣的體量,中國長安汽車拉開了“打造世界一流汽車集團”的遠征序幕:
8月27日,泰國曼谷——舉辦首屆全球服務技能大賽,吸引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5000多人參賽,中國品牌首次將“服務出海”寫入全球汽車史;
9月5日,重慶——第五屆科技生態大會,發布“天樞智能”技術品牌,定義智能化“新安全”;
9月8日,德國慕尼黑——登陸IAA車展,讓歐洲看見中國智能電動的實力;

這一連串動作,清晰地傳遞出一個信號:中國長安汽車已經從一家傳統的汽車制造企業,蛻變為一家整合全球資源、聚焦智能低碳未來的科技公司。
其實從銷量的增長上更能看到長安的沖勁。
上個月,總銷量27.8萬輛,同比增長11%。其中,新能源銷量11.9萬輛,同比增長36%,再創新高;海外銷量5.8萬輛,同比增長25%。
具體到各品牌,也是可圈可點,亮點紛呈:
阿維塔10月銷量13,506輛,連續8個月銷量破萬,成功站穩高端市場。
深藍汽車10月全球銷量36,792輛,深藍S05單月突破2萬輛,成為緊湊型純電SUV的銷量冠軍。
長安啟源10月銷量3.7萬輛,連續3個月突破3萬大關。

還有一個關鍵數據:2025年1-10月,新能源銷量86.87萬輛,已經超過去年全年。
這是不是也意味著,長安的轉型已經進入了“新能源與海外市場雙輪驅動” 的良性循環和高質量發展收獲期。
三、爆發非偶然,“三大計劃”火力全開
那么問題來了,中國長安汽車憑什么能在一年內完成“品牌重構+技術爆發+銷量起飛”?
支撐這種爆發增長的,是長安布局多年的“香格里拉”、“北斗天樞”、“海納百川”三大計劃。
新能源“香格里拉”計劃,早在2017年便提出了,累計千億投資、萬人研發。成果便是如今的阿維塔(新豪華)、深藍(年輕科技)、長安啟源(國民智能)三大新能源品牌矩陣,覆蓋8萬到70萬的價格帶,規模效應開始顯現。

智能化“北斗天樞”計劃,1.0階段于2018年啟動,今年邁入了2.0階段。可以說,“北斗天樞”計劃為長安構建起了堅實的技術底座,近五年研發投入610億,布局2萬+專利,建全球測試中心,推進AI大模型,量產人形機器人、飛行汽車也已提上日程。
全球化“海納百川”計劃則是長安于2023年4月上海車展上提出的最新戰略,其目標不單單是出口幾輛車,而是本地化運營、體系化出海。布局的勢頭相當迅猛,全球20個規劃工廠,已建成9個,泰國羅勇新能源基地投產,英國、德國、挪威商品車發運……目前已進入103個國家,擁有超過14000個渠道網點。
這一切,都指向同一個目標:2030年,500萬輛銷量,新能源超60%,海外超30%…

寫在最后:中國長安汽車,才剛剛開始
四個月前,當“中國長安汽車集團”在重慶掛牌時,很多人還在觀望:這家“新央企”到底能掀起多大風浪?
四個月后的今天,在廣州車展現場,我們感受到的是一種磅礴的“勢能——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正在展現出一種可怕的綜合實力:頂級的戰略資源、深厚的技術積淀、清晰的品牌矩陣、兇猛的全球化攻勢…
它的天花板,可能才剛剛被打開。